(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新北市19日電)
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今天表示,不用擔心教育改革不斷變來變去,只要「學得進去」、知識夠寬、夠深、觀念夠清楚,「隨便怎麼改都沒關係」。
洪蘭今天出席新北市教育局舉辦的「閱讀教育高峰論壇」,和新北市長朱立倫一同探討閱讀教育的重要。天下文化事業群執行長王力行問兩人,面對教育制度頻繁改變,家長跟學生該如何應對?洪蘭做出上述表示。
洪蘭說,她總是告訴大家,學習本來就不該是「考什麼才念什麼」,只要知識足夠,怎麼考都不怕。她曾跟多名基測滿分學生聊天,發現他們的父母都在圖書館、公家機關上班,週末辦活動,就把孩子帶在身邊,任其閱讀有興趣的讀物。
洪蘭表示,他家6個兄弟姊妹,當初都遵照父親的指示去讀「第一志願」,結果全部改行。她大學念的是法律,研究所才開始對心裡學、神經科學有興趣。可見家長們大都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,但只要想追求知識,就會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重點在於啟發興趣,讓孩子從小就能自動自發地閱讀、吸取知識。洪蘭說,閱讀的功能是增加背景知識,只要背景知識夠多,之後看到東西就能觸類旁通。她以「福爾摩斯」推理小說為例,同樣的犯罪現場,福爾摩斯可以從寫字的高度判斷犯人的身高、腳印步伐的寬度判斷年齡,華生卻只能目瞪口呆,關鍵就是福爾摩斯擁有許多的偵探知識,而華生的專業在醫學。
朱立倫表示,教育可分為寬度和深度,政府有責任提供環境,讓孩子可以輕鬆地廣泛閱讀、大量閱讀,達到第一個基礎,接著再按照自己的興趣深入研究。新北市升格後的首要工作,就是改進學校、社區的閱覽空間,以及採購足夠的圖書,讓市民願意走進去。
Show and Tell最主要的目的,是給孩子一個屬於他個人完整口語表達的練習機會,不拘限放在哪個特定的課程裡,它可以是個分享活動,也可以與發音或字母的課程結合,譬如說碰到字母課程的A, B, C. 小朋友可以找相關的的東西,透過 Show and Tell 和大家分享。
國小後,Show and Tell 的活動會延伸成為Book talk的活動,學生將上台以第一人稱(故事主角)和大家分享他最近所讀的故事書,高年級後,再進階成簡報,如此的"說"的訓練,對學生個人而言,是具有意義的"口說"的訓練。
元喬幼兒園是一個特色園所,在 "有限的時間" 內,課程的規劃所做的選擇性不多,經過14年的調整,以及畢業學生的觀察,插入音樂課程,就會產生排擠的結果,但是目前的課程都具有必要性。這個部份必須由家長自行決定是否要給孩子音樂課程,自行到校外專業音樂教室選課。
Opening的活動有很多面向與功能,其一是預知的功能,讓學生預知一個星期內大概會有的活動和注意事項;其二是大家齊聚一堂,小班的會模仿大班的,大班的學生會成為小班與中班的模範,傳承的意味濃厚,所有的老師也會逐年觀察到孩子的變化與成長,以及全體師生能夠互相認識;其三是透過Opening,老師給與學生每天有關氣候的,日期的,心情的,小朋友的生日…等等的資訊,孩子在Opening所得到的”全體”師生的注意,感受是不同的,…等等。
元喬是主題式教室(也可以說是Whole languge教室—全語言教室),以上的節慶也就是我們的主題課程的主題,透過主題的課程活動,孩子能夠深入的了解以上活動背後的真正意義,也學到了相關的知識。
元喬並不把以上的節慶活動單獨拉出來,舉辦party式的活動,請家長參加,教室的時間、老師的精力、經費的運用,被累死人的Party式活動消耗掉,孩子對節慶的感受與學習就像放煙火一樣,流於表面的,短暫的印象。
元喬的課程就是一連串的活動,與實物的體驗與展式,不是教材與教具的教學,所以不需要特別舉辦”大活動”。
這完全要看教室開發老師與師資訓練的條件,最好是創辦人具有這方面豐富的學經歷背景,這是非常重要的條件,如果主辦人沒有這方面的學經歷背景,將無法持續的確保這方面的品質。
其次是能否提供老師優渥的資源與薪資,以及良好的支援與訓練。這方面必須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教室的時候列入考量的條件,很重要的考慮條件。元喬的英文教師都是透過教師群推薦來的,我們再透過篩選的流程(探聽、面談、試教、觀課,與訓練),來決定師資。
元喬的主題課程是採螺旋式的設計,雖然主題重複,但是會隨著孩子生活經驗與認知的成長,作蜘蛛網狀的延伸與連結,雖然部分的主題會重複出現在不同的年齡層,但是孩子對同樣的主題做了不同的,更廣,更深入的認知,並且也複習了以前的內容。
我們是經過多年的經驗,半天的課程足以達到元喬教學系統的基礎,而且不會耽誤孩子母語文的學習,畢竟孩子是要在國內的教育體制成長的。
站在幼兒教育的立場,學童之間的群體活動與社交活動,非常重要,如果同一個班內,有一部分的學童只上半天的課程,這樣會對學童的社群活動產生不良的影響。
元喬是個小型園所,服務的對象以社區附近的學童優先,另一方面,我們也認為家長每天接送孩子也是親子互動的機會,也可以每天和老師接觸,對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會有深度的了解。我們備有學齡前的專屬幼童車,以及具備職業駕照,教育局登記合格的司機,然而幼童車是做為戶外教學使用,不開放上下學的交通服務。
家長可以用中文和孩子分享讀本,但不需要刻意的翻成中文。孩子的學習是廣泛的,點點滴滴的,不需要自我設限。
拘於時間的有限,許多特色的園所,在課程的規劃上,都無法滿足學童或家長所有的需求,元喬幼兒園的課程是針對我們對學童的期待,做出的規劃,個別家長需求的部分,家長必須自行規劃。學齡前學童的教育,家庭與學校的比重應該是一半一半的。戶外活動的部分,可以規劃為家庭活動或親子活動。
雖然元喬是一個專業的美語文教育機構,但是我們在幼兒階段的課程時間,只要達成我們所要達到的基礎就可以了,過猶不及都是不對的,我們已經有了101大樓的藍圖,根據這個藍圖打基礎就可以了。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,是我們的主張。"特色園所" 必定無法滿足每位家長,全部的期待,如同「專業店」和「百貨公司」的不同,也是家長必須選擇的考量。元喬的學童大班畢業後也有中文的閱讀能力,注音符號也會寫,但畢竟不如專營注音符號的正音教室所提供的課程與師資。
小班是兩位中籍老師比十六位學童;
中班後,學童已能適應學校的生活與課程,中師與學童的比例是一比十一。
元喬的課程是主題融入式教學,英語文是工具,幼兒教育為內容,不像一般幼兒園的英文課的性質是屬於才藝課程。
創辦人經過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到美國就讀與工作經驗,反省與觀察國內體制內的學校英文課程,以及坊間的補教業的整體生態,為學生找出的一條學習的”路”,我們基於幾個關鍵的議題,規畫出元喬的課程的。
第一:語文是工具,沒有範圍的。
第二:體制內的英文課程,是教育部針對全體國民所規劃的課程,能夠提供的就是文法,補習班也是在這個框框裡,作”補救”或”先修”的工作。
第三:語文既然是工具(能力),學無止境,應該不是國民教育的那個文法框框(知識)。
第四:學校教育是提供學生走出學校後,終生學習的基礎,不是學習的結束。
英文是台灣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,也是走出學校後,走出國門後,生活,深造,工作的重要條件。既然如此,以往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,學校所學的,與我的期待有這麼大的落差,提早學習也無法解決,因為國高中的框框守在那裏,提早學習只不過是偷跑,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我們要問的是,既然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,那麼,要怎麼”學”,就成為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。
學習是具有累積性,延續性的,要怎麼收穫,就必須怎麼栽,元喬提供的是一個經過長期的,整體的觀察後,提出的一個主張,一個理念(方向),再根據這個理念建構教學的條件(師資、課程、教材、教學法、教室大硬體與小硬體、行政系統…等等),依據適時、適法、適齡的原則規畫課程,譬如說,在學齡前的階段,最適合的上課方法,英文是教授幼兒教育的工具,不是上英文課,就是一般市場上所謂的”融入式教學”,就人類認知發展的進程,學齡前的幼兒這個階段,授課活動必須透過具體的實物與活動,來學習,如果是完全依賴幼教出版商提供的教材,就不對了。
我們的看法:
重點不在何時學,而在學習的「內容」與「方式」。 這個問題就如同小孩子到底幾歲開始「學」數學最恰當? 小孩子到底幾歲開始「學」科學最恰當? 不會、也不應該有一個標準答案。
許多的專家學者、或者是坊間的英文教育機構和家長們都有各自的觀點,也已經爭論了很久,不同的觀點,當然會產生不同的結論,將來,同樣的問題,還是會繼續的爭論下去。
學生在國中和高中的階段,對英文課而言,所面對的英文學習的「內容」是由教育部規劃的「英文文法」課程,學習的「方式」仍然是以考試的模式來領導學校與文理補習班的的教學模式,會對考試結果造成成績差異的關鍵年齡層是十二歲左右。 如果,這就是孩子學習英文的最後的目標,那麼,提早學習英文並不會有很大的幫助,如果過程中,再發生矯枉過正、學習疲乏、、等等的負面影響,反而會造成孩子提早放棄與排斥的心理障礙。
如果沒有前瞻性的策略,以及日後的持久的延續,讓孩子提早學習英文,其實是沒有意義的。
國內學生學習英文的大環境而言,最終還是以國、高中,或全民英檢為目標的話,學習英文的關鍵在「態度」與「紀律」,單只是提早學習,是無法達到家長希望突破自己以前學習英文的困境與期待。